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浙江海宁人氏查良镛将名字中的“镛”字拆分为二作为笔名,书写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林传奇,金庸一时声名鹊起,问鼎华人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金大侠”笔下的武林中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
金庸先生
金庸与苏州的情缘
金庸的祖母是苏州人,很小的时候就吃过祖母做的苏州菜,也经常听祖母说苏州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刻的童年记忆,金庸在后来的武侠小说创作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苏州的点心和菜肴,更让《天龙八部》里的阿朱、阿碧说起了苏州话。写着这些吴侬软语的金庸很有陶醉的感觉,他在谈及自己最喜欢的城市时,从来不会漏掉苏州,他说他喜欢苏州的粉墙黛瓦,喜欢苏州的园林建筑,也希望能够常常来苏州。
金庸与苏州大学的结缘
1915年,东吴大学法学院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在教授中国法之外唯一系统讲授英美法的学院。1947年,金庸就进入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进修国际法,也就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金庸与苏州大学开始结缘。
2000年苏州大学百年校庆前夕,金庸先生为母校题贺词:“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季札伍员陆逊范仲淹皆吴人中之可法者也。”
苏州大学博物馆藏金庸给母校一百周年贺词
2007年,金庸荣膺苏州大学首位名誉博士并受邀来到存菊堂作讲座。再次踏入苏州大学的校园时,金庸已是一位耄耋老人。84岁高龄的金庸身着博士服、头戴博士帽出现在苏州大学存菊堂的讲台上,亲切地将台下的苏大学子称作小师弟、小师妹!讲座中,除了剖析历史大势和目前历史小说发展现状,金庸还就苏州人的生活态度大谈养生之道。他说,长寿的第一个秘诀要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得到提升,才能让生活充实起来;长寿的第二个秘诀就是要有苏州人的生活态度,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事事要淡泊。在存菊堂,面对仰慕他的年轻小师弟小师妹,金庸欣然接受苏州大学授予的第一位名誉博士称号。他高兴地说,接受过很多学校授予的名誉学位,但还是第一次成为某大学的第一位名誉博士。他表示一定会珍惜这个荣誉,兴奋地说:“我对苏州大学的‘爱情’永远不变!”
时任苏州大学校长的朱秀林教授给金庸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祖籍苏州、一直致力于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香港慈善家、苏州荣誉市民周文轩萌发奇思妙想,希望用苏州评弹来演绎金庸著名武侠小说《雪山飞狐》,让家乡人民能够听到用苏州话讲述的经典故事。从小就喜欢听“软软糯糯”的苏州话,同样对苏州有着深厚感情的金庸一听到周文轩的这个想法后就欣然同意,并以象征性的一元版税将《雪山飞狐》和《天龙八部》两部小说的评弹版版权授予苏州。2016年5月6日,周文轩、周忠继家族将这部由评弹名家邢晏春、邢晏芝兄妹进行改编与演绎的《雪山飞狐》47回全集评弹版碟片捐赠给了苏州大学博物馆,此举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周文轩家族捐给苏大博物馆《雪山飞狐》47回全集评弹版碟片
金庸笔下的姑苏风物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用以形容苏州方言的动听。金庸在《天龙八部》一书“段誉初入姑苏”一章中,多次提到苏州话的温软动人,甚至在阿朱和阿碧的对话中,使用了大量的苏白。当然以书面文字去表现方言的特点是不可能如何精当到位的,但懂苏州方言的读者还是能从苏白中找到一种浓浓的苏式特色。《天龙八部》一书“江南可采莲”一章中,人物、事件都和苏州有关。如段誉对姑苏美食一尝倾心;又如阿朱和阿碧的待客之道也很符合姑苏风格。就说采莲剥菱,姑苏水乡,湖泊众多,河道纵横,采莲本是极寻常之事,偏是文人多事,将其视为风雅之举。红菱亦是江南土产,在苏州以城东娄葑水面为佳。红菱的食用益处《天龙八部》中也有记述,根据书中描述推断,燕子坞是虚构的地名,采莲之处或许是以苏州城东黄天荡为蓝本的。又如,《射雕英雄传》中金庸提到的金头鳌为莫厘峰寨主,莫厘峰乃是太湖洞庭东山的主峰;再如《鹿鼎记》中,金庸借韦小宝之口说到:“西施是浙江诸暨人,说话便不如苏州的陈圆圆好听。”金庸还将“端庄略带稚气,神清骨秀,端丽无双,惊世绝艳,清丽绝俗”的王语嫣设定为苏州人。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
温润如玉的姑苏风情氤氲了金庸武侠小说世界淡雅的妩媚,苏州化为玄境的造物主,造出武林中的一花一世界。